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全国首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高校,同时也是教育部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1960年和1978年,学校先后两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设有研究生院和12个学院。学校有两个校区:学院路校区坐落于北京市高校云集的海淀区学院路,沙河校区坐落于北京市昌平沙河高教区。

学校的前身是焦作路矿学堂,始建于1909年,位于河南焦作。1931年,更名为私立焦作工学院。1938年,学校西迁并与东北大学、北洋大学、北平大学的工学院联合组建国立西北工学院。1946年,焦作工学院复校并于1949年回迁焦作。1950年学校迁至天津,更名为中国矿业学院。1952年院系调整期间,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的采矿科系调整到中国矿业学院,学校因此聚集了全国一流的采矿科学技术人才。1953年,学校迁至北京,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1970年,学校迁至四川合川,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1978年,在北京学院路原址设立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恢复招收和培养研究生;1988年,学校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1997年,成立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1998年恢复招收本科生;2000年,学校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2003年1月,经中央编制部门批复同意,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名义办学。1997年,学校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6年成为“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2017年成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建设与发展,始终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关怀。毛泽东同志发出“开发矿业”的号令。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学校校名。江泽民同志来校视察科研工作并为学校建校90周年题词。胡锦涛同志为学校建校100周年发来贺信。110年来,学校与中国工业化进程同步发展,与人民共和国一起成长。经过一代又一代矿大人的努力奋斗,学校形成了“明德至善、好学力行”的校训,铸就了中国能源工业高等教育的一流品牌和独特的精神文化品格。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在上级主管部门、能源行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通过长期发展和建设,已经形成了以理工为主、以矿业与安全为特色,理工文管法经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和多科性大学的基本格局。在煤炭能源的勘探、开发、利用,资源、环境和生产相关的矿建、安全、测绘、机械、信息技术、生态恢复、管理工程等领域形成了优势品牌和鲜明特色。

学校现有32个本科招生专业,有1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城市工程地球物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2个学科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进入A+类,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进入A-类。工程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化学、数学、环境/生态学、计算机科学等7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各类教职工1062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206人,副教授282人;博士生导师227名,硕士生导师269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80%以上。教师队伍中,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4个,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5名,双聘院士10名,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2名,阿根廷国家工程院院士1名,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3人,先后有5人获聘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7人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人获聘“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7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2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3人被列入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被评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3人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3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6人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17人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8人获孙越崎能源大奖,26人获孙越崎青年科技奖,7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多人荣获国际国内人才奖项及协会、基金资助奖项。 

学校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本,积极构建能源工业精英教育教学体系,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广大毕业生当中许多人已成长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及行业发展的科技精英、管理骨干和领军人物。学校先后有8个专业荣获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8个专业荣获北京市高等学校特色专业项目,4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9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专业入选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专业入选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拥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998年以来,我校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国内外科技竞赛千余人次获奖;先后有8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目前全校有本科生8059人,硕士生6506人,博士生1461人。

围绕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和国家及行业的战略需求,学校致力于科学研究,提升学校的创新能力,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科技成果。2001年至今,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38项,省部级科技奖励732项。学校建设了完备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学校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服务行业人才培养、科技进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以校理事会为平台大力推进社会服务,校理事会成员单位发展到90家;学校拥有我国首家以能源与安全为特色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中关村能源与安全科技园”和“中国矿业大学留学人员创业园”,与应急管理部、教育部共建应急管理部国家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与北京市共建能源安全产业技术研究院,组成了学校产学研用及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成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及首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推进国际化办学。目前,与国内10所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联合发起成立“北京高科大学联盟”,与来自11个国家的高校共同发起成立“一带一路”矿业高校联盟,与65所世界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与百余所国外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相关学科开展了学术交流;多次举办了国际煤岩学委员会年会、国际有机岩石学年会(ICCP-TSOP)联合会议、行为安全与安全管理国际会议、国际有机岩石学会(TSOP)年会、国际采矿科学与技术大会、国际采矿岩层控制会议等国际性学术会议,学术交流日益活跃。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深化改革、强化特色、提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工作,使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实现新的跨越发展,努力把学校建成世界一流能源科技大学。

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简介

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前身是1998年4月在采矿研究室、地质专业委员会、测量研究室、矿建研究室、岩土所、高水所基础上成立的“资源开发工程系”,2002年6月更名为“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为适应国家发展需求,加强“双一流”学科建设,2018年12月原“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分设“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能源与矿业学院”。

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下设应急与安全管理研究所、火灾与消防工程研究所、工业安全与职业危害研究所、城市公共安全研究所、信息工程研究所、研究生教学中心、本科生教学中心、实验中心等机构。学院招收安全工程、消防工程2个专业的本科生,安全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08年入选教育部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2009年被评为北京市特色专业,2008年、2014年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我国第一批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学科,在全国学科评估中已连续四次名列第一,2017年被列为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学科,在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学院有3个硕士点、2个博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

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5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含双聘院士2人),教授17人,副教授11人。教师队伍中,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2人,1人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1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2人获全国煤炭青年科技奖,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学院目前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优秀教学团队,2个原国家安监总局技术研发平台,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学科优势明显,教学、科研成果丰硕。近5年,学院教师共出版教材7部,其中越崎规划教材2部;完成教改项目、教材与课程建设30余项;发表教学论文近70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煤炭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研奖项50余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9项、二等奖28项、三等奖2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500多篇,其中SCI收录150余篇,EI收录1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余件、实用新型专利50余件、软件著作权近20件;目前在研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7项,省部级科技项目9项。

学院现有在校生1113人,其中本科生504人,硕士研究生542人,博士研究生67人。历年来院团委获全国煤炭行业“五四红旗团委”称号,北京市共青团“达标创优”、“红旗团委”称号,北京市“达标创优”竞赛优秀组织奖。先后获得共青团“五四红旗”先进团支部3个、 “北京市先锋杯先进团支部”11个、 “北京市先进班集体”8个、“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5人、 “北京市三好学生”10人、“北京市优秀团员”3人。2016--2018年学院所属班级和学生中有3个团支部获“北京市先锋杯先进团支部”、1个班获“北京市先进班集体”;2人获“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1人获“北京市三好学生”、3人获北京市优秀团员、3人获北京市优秀基层团干部等称号;本科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获奖52项,授权专利17项。

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以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为己任,积极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工作,努力将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建设成为拥有一流师资、培养一流学生、做出一流成果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